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砚山90后女干部倒在扶贫路上,厚厚一本扶贫日记让人泪目......

    信息发布者:确到海棠依旧
    2019-02-20 23:18:21    来源:福地七乡   转载

    2018年9月14日下午16点10分,砚山县皮肤病防治站驻稼依镇店房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高金华、高仕开、龙晓3人工作途中发生车祸。 9月15日21时10分,龙晓因抢救无效去世, 2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花一样的青春,正该绽放的年纪

    25岁的龙晓还没组建家庭

    还没实现那些炙热的梦想

    就如此猝然离去

    风声呜咽,落叶低鸣

    龙晓的离去深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龙晓,1993年出生于文山市红甸乡,2015年7月从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入砚山县康复院。2018年1月,她被下派到稼依镇店房村委会驻村,成为了一名扶贫工作队员。



    年轻的90后女生,做事却非常叫人信服


    在店房村干部们的手机里,还留着龙晓入户调查困难群众收入的照片。大家从没想过,这竟是龙晓留下的最后一个身影。“唉 ,以后再也听不到她爽朗的笑声了。”村干部对龙晓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初到村委会里那个性格活泼、做事认真的小姑娘身上。

    店房村委会村情复杂,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渠道窄,村里的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成了典型的空心村、落后村、贫困村,迟迟摘不掉“穷帽子”。龙晓初来时,大多数村委干部和群众都觉得,“这么年轻的小丫头来干什么?”没想到,龙晓身上没有哪怕一点点娇气,而是俯下身子融入到店房村委会这个大家庭,怀着一颗真心每天坚持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走遍村院农舍、田间地头,与农户拉家常、问困难、解决问题......村民们开始接受并且十分信任这个城里来的“小丫头”。龙晓不仅平易近人,还切身为群众考虑,老百姓听得懂她的脱贫发展思路和举措,也愿意和她一起行动起来。



    让人泪目的“龙晓扶贫日记”


     刚来到村委会就遇到了“危房改造百日大会战”,龙晓认为,只有做好群众调查,精准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怀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龙晓和村委干部们分片挂钩到农户家中进行情况调研,一场危房改造,脱贫摘帽的战役在店房村委会打响了。


    2018.4.24 地点:店房村委会

    响应脱贫攻坚政策,对岔河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残疾户、一般户建房进度情况入户调查,情况如下:

    1、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其中:全部完工、7户入住、2户未入住、1户装修中)

    2、低保残疾户:总户数6户(其中:2户同意加固提升、2户统建、2户未建)

    3、一般户:总户数28户(其中:3户同意加固、3户在建、7户同意翻建、3户外出打工无法取得联系,3户可归为安全住房B级,马田英、马志敏、孝保新,12户难点户)

     工作思考和建议:1、针对建房进度相对较慢的户数,督促加快基建房进度,赶在雨季来临前完工,以免雨季来临后无法施工,拖慢建房进度,贫困户无法按时入住。

    2、针对外出无法联系的户数,想办法尽快取得联系。

    3、针对难点户尽量加强思想工作及政策宣传,使其了解到国家的政策。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龙晓深知,驻村帮扶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其早日脱贫。


    就是在这一次写下扶贫日记后,龙晓养成了习惯。每一天,她都会把村里的大事小事记下来,有时候工作太多,回到住处已是深夜,只能记一下重点。其余更多时候,她都是认认真真把发现的问题、想到的点子、听到的建议一点一点仔仔细细记下来。不仅用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更是用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早一点儿,让店房村变个样子。

    和龙晓一起工作的干部们评价她:“不仅细心,还很耐心。身上那种年轻人的干劲非常让人敬佩,也带动了很多群众。”

    (龙晓生前日记)


    娟秀的字迹仿佛还留着温度

    每一行字都是龙晓年轻而赤诚的热情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这一篇篇的扶贫日记

    来铭记龙晓对群众工作的专业、用心和用情......



    2018年5月17日  地点:店房村委会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示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济,谈到了发展种植,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

    要真正摆脱贫困就要有产业带动,但是要改变村民们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大田粗放种植模式,谈何容易。种植软籽石榴村民起初都担心种植投入大、风险高,有的不愿种植,有的抱着观望的心态迟迟下不了决心。我们决定挨家挨户做工作,讲解水果种植的好处、市场前景、扶持政策,终于解开了村民的心结。

    2018年5月21日  店房村委会

    为进一步加快店房村委会暮科小组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率先达到退出贫困村标准,幕科村小组种植软籽石榴300亩,如今树苗存活率尚可。

    据了解,树苗挂果后第一年预计可增收6000—12000元,进入盛产期后收入可达10000—18000元,真正的给村民栽了“摇钱树”养起了“下蛋鸡”。

    2018年5月28日  店房村委会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又再次去专访结队帮扶的精准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一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里摘辣椒,有的在打农药,有的在除草,农忙的季节,喜悦都写在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我们上前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都说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我感到很开心。

    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这是龙晓对扶贫工作的真情担当

    她把群众当亲人,解难事、办实事

    这一本厚厚的扶贫日记

    不仅是她留给我们的记忆

    更是她留下的宝藏

    脱贫攻坚!我们一定干好!

    店房村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龙晓,将永远活在群众心中!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