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赞!砚山县扶贫路上90后“瑶哥”

    信息发布者:确到海棠依旧
    2019-05-12 15:40:25    来源:视听文山   转载

    当前,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进行

    全州共有850支驻村工作队

    共3300余名工作队员

    战斗在扶贫一线

    其中不乏“90后”的年轻身影

    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

    把汗水挥洒在扶贫事业的浪潮里

    演绎着自己的别样青春。

     

    采访“90”后驻村工作队队员,对记者来说是头一回。

    初夏,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的太阳火辣辣的。在长岭街村村委会,我们见到了这位奔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90”后女生——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杨一瑶。“90后”的她是工作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员,虽然是女生,不过她却有个霸气的外号“瑶哥”。

    初见“瑶哥”,一身帆布鞋、休闲裤、夹克外套的穿着十分青春洋溢。杨一瑶告诉我们,这几天天气十分炎热,她正要去位于长岭街行政村三尖山村的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看看林下种植的白芨长势。说完,便拿上她的工作包出发了,工作包里是她日常走村入户的必备品。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因为我们下乡还是要带一些材料的,像这个袋子,我2017年来驻村的时候,就一直提到现在。这些是我比较日常入村带的东西了,像贫困户的门牌卡,牌子的框框,风吹掉有破损的时候,我们一旦发现要及时更换。还有胶水、钢卷尺,还有一些就是日常核算的一些资料,还有一些政策性的东西。

     
     

     

    说话间,便到了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白芨地。聂应菊是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眼前这些绿油油的白芨是去年种下的。杨一瑶边和聂应菊拔草,边了解白芨的生长情况。

    2017年3月,参加工作一年的杨一瑶来到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开始了驻村工作。在此之前,她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熟悉风土人情。不过这个城里来的“90”后女生没有退缩,一点都不娇气,每天一家一户的了解情况,拿笔记本做好记录。

    如今,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田间地头查看产业发展,对杨一瑶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她们扶贫工作中重点扶持的合作社,杨一瑶一有时间就要来看看,在聂应菊眼中,不怕苦不怕累的杨一瑶就像她的女儿一般。

    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长 聂应菊:经常来,她很关心这些林下产业发展这块,看看技术指导,有什么问题,她就向省上反映。我心疼她,去贫困户家,贫困户家养鸡、养狗,有跳蚤,回家来一身叮得都是“包”。

     
     

     

    被蚊虫叮咬后,杨一瑶身上留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疤痕,对天性爱美的女生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不过在杨一瑶看来,这些蚊虫叮咬留下的疤,是她小小的勋章。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这种都看成我下村驻村的一种勋章,就是每一个疤都代表着我做的一件事情,我去参与,去努力过,也是一种见证。

     
     

     

    从白芨地里出来,杨一瑶又到建档立卡户家中看山羊养殖。说起驻村扶贫工作,杨一瑶如数家珍。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很大潜力,可以发展林下产业,并且可以带动建档立卡户,所以我们就注入了105万的资金,依托合作社,发展养羊,每年带动20户建档立卡户。

     
     

     

    在建档立卡户黄家明家,杨一瑶先查看门口的门牌卡,贴在墙上的脱贫明白卡,脱贫措施记录卡等资料是否齐全,再看看他家山羊养殖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她日常走村入户的一种习惯。而在与建档立卡户沟通的过程中,从听不懂方言到“苞谷”、“落松”顺口说出,杨一瑶也在多次的工作中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最难的还是你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过程,我发现跟他们跟老百姓谈事情,你不能还是像以前特别官方的那样,你还是要像聊家常一样跟他们聊。

     
     

     

    正是走得勤了,为人亲切和善,对待群众如亲人一般,使得贫困户都很信任她。在两年多的驻村中,杨一瑶说,最感动的是老百姓对她的认可。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因为像我这种90后在当今人眼里面,可能大家觉得还小,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经过我两年多与贫困户之间打交道,我发现他们现在都渐渐已经很信任我了。就是有什么困难或者自己想说说心里话,都会自己打电话或者直接来村上找我。

     

    走访完建档立卡户,杨一瑶回到村委会整理走访资料。在这里,我们得知了杨一瑶的外号“瑶哥”的由来。

    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何金赢:大家都觉得她做事比较雷厉风行,像个爷们一样,所以,大家就亲切地叫她瑶哥。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我们是作为工作队下来的,工作队就是一股力量,你作为一股力量下来,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活力,保持干劲。大家既然愿意叫我瑶哥,我觉得至少在我身上可能体现的那股力量,那股劲。

     
     

    4月30日,砚山县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评估检查,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摘掉贫困帽,对杨一瑶来说,驻村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因为作为年轻人,你这两年可能只是经历一下,但是对于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我只想在最后的这一段时间,我在一天这个地方,我就贡献一天我自己的力量。

     
     

     

    两年多的驻村,让杨一瑶少了许多同龄人该有的生活,但她告诉我们,这是她的小幸运。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砚山维摩乡长岭街村工作队队员 杨一瑶:幸亏在我最青春的时候,让我下来了,在我最有活力,最需要学习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反正不管是辛苦,还是开心,这些对我来讲,都化成一种对我特别宝贵的财富。我觉得我比他们幸运,就是我能接触很多很多基层的东西,你真的是在锻炼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